配置设计

配置设计

Dubbo 现在的设计是完全无侵入,也就是使用者只依赖于配置契约。经过多个版本的发展,为了满足各种需求场景,配置越来越多。为了保持兼容,配置只增不减,里面潜伏着各种风格,约定,规则。新版本也将配置做了一次调整,将想到的一些记在这,备忘。

配置分类

首先,配置的用途是有多种的,大致可以分为:

  1. 环境配置,比如:连接数,超时等配置。
  2. 描述配置,比如:服务接口描述,服务版本等。
  3. 扩展配置,比如:协议扩展,策略扩展等。

配置格式

通常环境配置,用 properties 配置会比较方便,因为都是一些离散的简单值,用 key-value 配置可以减少配置的学习成本。

而描述配置,通常信息比较多,甚至有层次关系,用 xml 配置会比较方便,因为树结构的配置表现力更强。如果非常复杂,也可以考虑自定义 DSL 做为配置。有时候这类配置也可以用 Annotation 代替, 因为这些配置和业务逻辑相关,放在代码里也是合理的。

另外扩展配置,可能不尽相同。如果只是策略接口实现类替换,可以考虑 properties 等结构。如果有复杂的生命周期管理,可能需要 XML 等配置。有时候扩展会通过注册接口的方式提供。

配置加载

对于环境配置,在 java 世界里,比较常规的做法,是在 classpath 下约定一个以项目为名称的 properties 配置,比如:log4j.properties,velocity.properties等。产品在初始化时,自动从 classpath 下加载该配置。我们平台的很多项目也使用类似策略,如:dubbo.properties,comsat.xml 等。这样有它的优势,就是基于约定,简化了用户对配置加载过程的干预。但同样有它的缺点,当 classpath 存在同样的配置时,可能误加载,以及在 ClassLoader 隔离时,可能找不到配置,并且,当用户希望将配置放到统一的目录时,不太方便。

而对于描述配置,因为要参与业务逻辑,通常会嵌到应用的生命周期管理中。现在使用 spring 的项目越来越多,直接使用 spring 配置的比较普遍,而且 spring 允许自定义 schema,配置简化后很方便。当然,也有它的缺点,就是强依赖 spring,可以提编程接口做了配套方案。

在 Dubbo 既存在描述配置也有环境配置。一部分用 spring 的 schema 做配置加载,一部分从 classpath 扫描 properties 做配置加载。在新版本中做了一个优先级约定,统一以 spring 的 schema 驱动配置加载,dubbo.properties作为配置补充。

同时,在 Spring 的场景下,除了使用 schema 外,还支持完全以 application.properties 的方式配置:

# Dubbo Application
## The default value of dubbo.application.name is ${spring.application.name}
## dubbo.application.name=${spring.application.name}

# Dubbo Protocol
dubbo.protocol.name=dubbo
dubbo.protocol.port=12345

## Dubbo Registry
dubbo.registry.address=N/A

扩展配置,通常对配置的聚合要求比较高。因为产品需要发现第三方实现,将其加入产品内部。在 java 世界里,通常是约定在每个 jar 包下放一个指定文件加载,比如:eclipse 的 plugin.xml,struts2 的 struts-plugin.xml 等,这类配置可以考虑 java 标准的服务发现机制,即在 jar 包的 META-INF/services 下放置接口类全名文件,内容为每行一个实现类类名,就像 jdk 中的加密算法扩展,脚本引擎扩展,新的 JDBC 驱动等,都是采用这种方式。参见:ServiceProvider 规范

Dubbo 旧版本通过约定在每个 jar 包下,放置名为 dubbo-context.xml 的 spring 配置进行扩展与集成,新版本改成用 jdk 自带的 META-INF/services 方式,去掉过多的 spring 依赖。

可编程配置

配置的可编程性是非常必要的,不管你以何种方式加载配置文件,都应该提供一个编程的配置方式,允许用户不使用配置文件,直接用代码完成配置过程。因为一个产品,尤其是组件类产品,通常需要和其它产品协作使用,当用户集成你的产品时,可能需要适配配置方式。

Dubbo 新版本提供了与 xml 配置一对一的配置类,如:ServiceConfig 对应 <dubbo:service />,并且属性也一对一,这样有利于文件配置与编程配置的一致性理解,减少学习成本。

配置缺省值

配置的缺省值,通常是设置一个常规环境的合理值,这样可以减少用户的配置量。通常建议以线上环境为参考值,开发环境可以通过修改配置适应。缺省值的设置,最好在最外层的配置加载就做处理。程序底层如果发现配置不正确,就应该直接报错,容错在最外层做。如果在程序底层使用时,发现配置值不合理,就填一个缺省值,很容易掩盖表面问题,而引发更深层次的问题。并且配置的中间传递层,很可能并不知道底层使用了一个缺省值,一些中间的检测条件就可能失效。Dubbo 就出现过这样的问题,中间层用“地址”做为缓存 Key, 而底层,给“地址”加了一个缺省端口号,导致不加端口号的“地址”和加了缺省端口的“地址”并没有使用相同的缓存。

配置一致性

配置总会隐含一些风格或潜规则,应尽可能保持其一致性。比如:很多功能都有开关,然后有一个配置值:

  1. 是否使用注册中心,注册中心地址。
  2. 是否允许重试,重试次数。

你可以约定:

  1. 每个都是先配置一个 boolean 类型的开关,再配置一个值。
  2. 用一个无效值代表关闭,N/A地址,0重试次数等。

不管选哪种方式,所有配置项,都应保持同一风格,Dubbo 选的是第二种。相似的还有,超时时间,重试时间,定时器间隔时间。如果一个单位是秒,另一个单位是毫秒(C3P0的配置项就是这样),配置人员会疯掉。

配置覆盖

提供配置时,要同时考虑开发人员,测试人员,配管人员,系统管理员。测试人员是不能修改代码的,而测试的环境很可能较为复杂,需要为测试人员留一些“后门”,可以在外围修改配置项。就像 spring 的 PropertyPlaceholderConfigurer 配置,支持 SYSTEM_PROPERTIES_MODE_OVERRIDE,可以通过 JVM 的 -D 参数,或者像 hosts 一样约定一个覆盖配置文件,在程序外部,修改部分配置,便于测试。

Dubbo 支持通过 JVM 参数 -Dcom.xxx.XxxService=dubbo://10.1.1.1:1234 直接使远程服务调用绕过注册中心,进行点对点测试。还有一种情况,开发人员增加配置时,都会按线上的部署情况做配置,如:<dubbo:registry address="${dubbo.registry.address}" /> 因为线上只有一个注册中心,这样的配置是没有问题的,而测试环境可能有两个注册中心,测试人员不可能去修改配置,改为: <dubbo:registry address="${dubbo.registry.address1}" /><dubbo:registry address="${dubbo.registry.address2}" />,所以这个地方,Dubbo 支持在 ${dubbo.registry.address} 的值中,通过竖号分隔多个注册中心地址,用于表示多注册中心地址。

配置继承

配置也存在“重复代码”,也存在“泛化与精化”的问题。比如:Dubbo 的超时时间设置,每个服务,每个方法,都应该可以设置超时时间。但很多服务不关心超时,如果要求每个方法都配置,是不现实的。所以 Dubbo 采用了方法超时继承服务超时,服务超时再继承缺省超时,没配置时,一层层向上查找。

另外,Dubbo 旧版本所有的超时时间,重试次数,负载均衡策略等都只能在服务消费方配置。但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,服务提供方比消费方更清楚,但这些配置项是在消费方执行时才用到的。新版本,就加入了在服务提供方也能配这些参数,通过注册中心传递到消费方, 做为参考值,如果消费方没有配置,就以提供方的配置为准,相当于消费方继承了提供方的建议配置值。而注册中心在传递配置时,也可以在中途修改配置,这样就达到了治理的目的,继承关系相当于:服务消费者 –> 注册中心 –> 服务提供者

configuration-override

配置向后兼容

向前兼容很好办,你只要保证配置只增不减,就基本上能保证向前兼容。但向后兼容,也是要注意的,要为后续加入新的配置项做好准备。如果配置出现一个特殊配置,就应该为这个“特殊”情况约定一个兼容规则,因为这个特殊情况,很有可能在以后还会发生。比如:有一个配置文件是保存“服务=地址”映射关系的,其中有一行特殊,保存的是“注册中心=地址”。现在程序加载时,约定“注册中心”这个Key是特殊的,做特别处理,其它的都是“服务”。然而,新版本发现,要加一项“监控中心=地址”,这时,旧版本的程序会把“监控中心”做为“服务”处理,因为旧代码是不能改的,兼容性就很会很麻烦。如果先前约定“特殊标识+XXX”为特殊处理,后续就会方便很多。

向后兼容性,可以多向HTML5学习,参见:HTML5设计原理

最后修改 March 1, 2023: Add /zh/ docs aliases (#2336) (f2070b3fdd)